探讨如何构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2)
②会计工作程序规范化
手工会计业务整理规范化。会计电算化以后,仍然有部分会计原始资料(如原始凭证等)需要手工整理,企业应该对该类资料的征集和整理制定标准的程序和步骤,以适应电算化录入的需要。
会计核算方法规范化。企业应对原有的核算方法进行分析,对生产工艺过程、材料进出库管理、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等基础工作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确定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③会计信息输出规范化
会计信息输出的主要内容是记录在账簿和报表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其中报表又可分为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和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内部报表。会计信息输出的规范化主要包括账簿体系的规范、财务报表体系的规范和管理报表体系的规范。由于账簿和报表中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是在输入协调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账簿和报表数据的规范主要依靠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来保证。
2. 日常业务处理
日常业务处理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工作量较大,通过日常业务处理产生的信息是产生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决策的依据。不同核算软件、不同业务处理子系统日常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有所不同,但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利用等各方面的工作,其业务处理流程简介如下:
2.1输入
是指将原始数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输入到计算机,生成一定格式的数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介质上。
2.2处理
是指对计算机磁盘介质上存储的数据文件,进行计算、分类、合并、传送等处理,生成凭证、账簿或报表等数据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介质上。
2.3输出
是指根据计算机磁盘介质上存储的凭证、账簿、报表数据文件,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输出或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
2.4利用
是指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利用。如编制各种财务分析报告等。
3. 期末处理
会计期末,企业进行账账、账证、账实核对、并进行结转处理,最后进行结账。
3.1对账
对账是指各子系统内部的会计数据进行相互核对,以及对各子系统之间的会计数据进行相互核对。会计电算化以后,记账工作是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的,即将会计数据从凭证文件转移到账簿数据库文件,一般来讲,计算机不会产生数据转移的错误,但考虑到病毒的破坏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仍然可能会产生账账、账证不符的情况出现。期末企业仍应该进行账账核对和账证核对。账实核对是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而进行的一项清查核对工作,该工作不因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或取消。
3.2结转
结转是指对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会计数据进行结转,如费用的计提、分摊,损益的结转等工作。日常业务处理完毕,在结账之前,企业应将所有需要结转的数据进行结转。数据结转每月一次,结转凭证时要注意不同业务的结转顺序,如摊销费用应在结转损益之前进行。
3.3结账
结账是指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的会计业务处理,并初始化下月业务处理的环境。每月月末都要进行结账处理。结账只能在每月月末进行一次。结账后不能再处理本月业务。不同的子系统月末结账的次序是不一样的,如果所有的子系统都已启用,月末结账时应遵循以下顺序。
①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子系统先结账,且不分先后顺序。
②然后是库存、存货、应收款、应付款子系统。
③除总账系统外,各子系统均月末结账后,成本核算子系统才能进行月末结账。
④各个子系统月末结账后,总账子系统才能结账。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电算化操作系统,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就会显现出会计电算化的独特优势,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1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