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4.1 文化性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悖。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吸收国外建筑的优良部分:更重要的是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例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考虑。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观念是很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异与特征,研究其特点。以形象特征、空间层次、结构关系结合具体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区位与地段的差异:对文化层次的探求,也是对社会人际生态的一种文化表现的探求。文脉的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相辅相成,城市空间设计是要恰当把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如社会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气氛等,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4.2 人性化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4.3 生态化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地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
5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组织一个由方方面面人士参加的结构,共同实施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监督,并且十分具体地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工作,将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工作都纳入监督的视线。
5.1 城市更新改造
首先,城市更新要坚持有机更新的原则,追求自然与和谐,保留城市发展历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延续城市的文脉,保护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要注意保留下城市在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建、构筑物.以留下城市的发展轨迹,留下人们的记忆,保留城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可识别性。其次,城市更新改造不应只是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老城区更新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基础设施,水、电、气等系统,这是保证被更新区充满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的保证。再次,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发掘城市的内涵和价值,充分释放其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潜能,激发旧城的社会活力。
5.2 采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首先,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更新与保护的方法、理论、经验和教训,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更新要坚持有机的更新,保护要多层次、分类的保护。在城市更新与保护规划中要提倡公众参与,真正体现以民为本,体现公共利益,体现出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避免造成失误。其次,规划要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一定要体现一贯性、历史性长远性、超前性。在制定城市更新与保护规划时,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体现有机更新、特色保护的原则。
6 结束语
城市本应是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但现实的城市却常常拥挤、混乱、嘈杂、无序。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珍惜城市土地资源。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提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以上三点,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