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广州盈凯广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对策:将钢管柱进行分节,每安装完成一节钢管柱,浇筑一节混凝土。地下室区域:每根钢管柱将分为2段依次吊装,本区域的钢管混凝土拟采取在楼层上设置浇筑平台,人工进入钢管口振捣的方式进行浇筑;大堂区域:采用钢管脚手架浇筑平台,采用塔吊吊装高抛+人工辅助振捣;屋面区域:采用塔吊吊运,人工振捣的方法,超长部分人工进入钢管口振捣的方式进行浇筑。

  8)高支模施工:地下室负一层、首层及转换层等多处层高约为5~7米;层间高,对于模板支架的刚度、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更高,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

  对策:高支模方案经过设计和验算确定,支撑体系为满堂式钢管脚手架,根据梁截面尺寸在底部间距500mm增设立杆,并在立杆设纵横及水平剪刀撑,立杆间距按不同的梁截面进行设置;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行。

  9)核心筒模板: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框为钢框架结构,本工程的施工,核心筒是关键,核心筒施工的进度制约外框钢结构的施工,因此,确保核心筒施工进度的关键在于核心筒模板体系的选择。

  对策:根据核心筒的结构特点,核心筒4层以下采用爬模钢模板拼装施工,4层以上采用外爬内挂模板体系。

  10)施工监测:地下五层,为超深基坑,基坑周边条件复杂,地下室施工周期长;地上建筑高度为288m,垂直度的控制比较困难;工程体量大、多工种、多专业立体交叉作业多、工期紧;场地小、施工工序多、施工人员多,故对基坑的安全监测、建筑物(构筑物)监测、施工现场气象监测、环境监测是工程的重点。

  对策:在基础施工阶段对基坑支护、四周建(构)筑物、角撑及地下水位等项目设置观测点进行周期性连续监测,确保施工安全;测量工程师采用激光准直仪进行垂直度控制及纠偏;设专门人员进行气象监测,对于施工测量、定位工作选择日出前或下午日落前后进行;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在大风大雨来临之前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及时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对职工居住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防止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11)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底板面积约7600㎡,板厚0.7m、塔楼部分板厚3.9m,底板不设后浇带,属于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高,温差过大将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故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

  对策:施工前进行混凝土试配,根据试配结果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现场施工环境,找出温差变化,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法进行浇筑,利用计算机智能测温系统,连续采集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数据,用以指导混凝土养护工作。

  12)玻璃幕墙施工:从底部到顶,采用极具光影表现力的鳞片状玻璃幕墙,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对策:对玻璃幕墙进行深化设计,采用通过评审的设计图纸指导施工,在总承包协调部设置专人负责协调幕墙工程施工。

  13)机电安装工程:机电安装量大,综合管线多,交错处理不当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调试工程量大,是本工程的一个难点。

  对策:对各个专业分别进行深化设计,采用机电管线三维模拟综合平衡技术,发现各种管线相互之间、各种管线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矛盾,检查预留、预埋计划是否有遗漏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调整,为解决各工种管线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矛盾、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创造条件。机电施工按竖向分区组织,水平方向不划分,各分区完成后可单独进行调试,较少整体调试的工程量。

  参考文献

  [1]崔勇刚.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设科技,2011(13).

  [2]叶中卿,绍兴世茂天际中心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上海建设科技,2011(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250.html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下一篇:浅谈地下室安全疏散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