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地下室安全疏散设计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5.实例分析

  以某地下室商场为例,该建筑地下一层总面积15461m2,划分为10个防火分区,按照笔者前述的建议进行消防设计,需要的安全出口宽度为68.99m。在设计方案体调整时,设计疏散楼梯间为34部,安全疏散出口宽度为42.5m,设计通往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出口为25.1m,安全出口宽度按所需安全出口宽度30%计算为20.7m。地下室中采用楼梯作为人员疏散首选。这主要是考虑到如果采用电梯疏散会存在两种疏散弊端:

  (1)电梯本身的安全性考虑,由于火灾时电梯电气线路、部件的防火安全以及电梯机械部件是否受热失效等等;(2)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发生火灾时,由于轿厢的\"活塞效应\"和井道的\"烟囱效应\"会造成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电梯内乘客的安全。

  (2)防火分区的设计。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平方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平方米和60米、600平方米。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平方米或1500平方米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平方米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2.3安全疏散通道出口: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间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

  (3)通过较多实践表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对地下室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因此,本工程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查,建筑内消防系统能够正常启动并发挥作用是保证地下商场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

  (4)合理布置安全出口,有效控制疏散距离。疏散距离是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不利地点到达安全出口的距离。而考虑到本工程地下商场建筑的多样性,导致在设计时的疏散距离可能由于货架的摆放延长了疏散路径,增加了疏散距离。因此,本商场合理布置安全疏散出口,并根据安全出口的位置,设计地下商场的货柜摆放,进行安全疏散路径设计。

  6.结语

  通过工程实践以及上述探讨,对于地下室安全疏散设计中,应精确计算安全出口宽度、合理布置安全出口、缩短疏散距离。另外,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系统是控制火灾蔓延、烟气流动,为人员安全疏散争取时间的关键,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消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消防设施的设计,以保证火灾时建筑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参考文献:

  [1]张树平.建筑防火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倪照鹏,邱培芳.我国开展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研究的思路[J].节能,2011,(06):78~8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251.html


上一篇:广州盈凯广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高强螺栓分类及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