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

发布时间:2015-07-24   |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小编推荐站内最受大家关注的医学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双百”方针,立足深圳,倚托港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点报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精神等方面的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患者也在不断上升。我们自2008?01~2009?0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病人,具有:(1)脑血管病史;(2)智能减退症状;(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脑血流量降低、脑氧和葡萄糖代谢率下降;(4)脑CT或MRI显示多发或大面积软化灶;(5)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VD诊断标准。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0~75岁,平均68.5岁;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60~77岁,平均65.5岁。2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尼麦角林10 mg,口服,3次/d;西比灵5~10 mg口服,1次/d;比拉西坦20 mg静滴,1次/d;舒血宁20 ml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同时口服中草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 g,生地9 g,桃仁12 g,红花9 g,枳壳6 g,赤芍9 g,柴胡3 g,甘草6 g,桔梗6 g,川穹6 g,牛膝9 g,龙眼肉10 g,杜仲9 g,狗脊9 g,每疗程10~15 d,连续治疗3~4个月;对照组只采用尼麦角林、西比灵、比拉西坦等西药治疗。 4个月后2组间进行智能改善情况和PET数值比较。

  2 结果

  治疗组智能改善情况和PET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2组间智能改善情况和PET数值比较注:经χ2检验,﹡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转归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多发脑卒中,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酗酒等诸多危险因素导致脑卒中反复发生,而每次发生后或多或少留下神经精神后遗症,积少成多最终成为全面的的严重智能衰退等皮质功能障碍[1]。其次是大面积脑梗死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均可引起弥漫性大脑皮质功能减退,如记忆缺失、失认、失算、失定向、小便失禁、延髓性麻痹等症状。另外还有丘脑、分水岭区脑卒中均可引起血管性痴呆(VD)[2]。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血管性痴呆(VD)治疗和预防,许多研究表明VD的预防关键在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尤其多发性脑卒中和大面积脑卒中的发生。对于VD的治疗至今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除了采用目前常用的西比灵、尼麦角林、舒血宁、比拉西坦舒张血管、抗自由基、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常规治疗外,联合祖国医学中草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疗效比较满意。痴呆属中医学的“呆证”、“文痴”、“善忘”等病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若久病脏腑虑衰,血亏气弱,脑髓不充,或淤血痰浊,蒙闭清窍,扰乱神明,导致深思迟钝、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障碍或情感失禁、强哭强笑、表情抑郁、沉默不言、神志恍惚等[3]。脑血管病后发生的血管性痴呆,瘀血内阻是其病机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方中的当归、川穹、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引淤血下行,生地配当归养血活血,使瘀去阴不伤,柴胡、枳壳、桔梗疏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行,龙眼肉补血益智、养血安神且富含维生素B族,具有很好的营养神经作用,杜仲、狗脊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肢体麻木无力有较好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去,诸证可愈。总之本组疗效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VD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为民.血管性痴呆40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45.

  [2] 胡维铭,王维治主编.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1?723.

  [3] 陈俊抛,周光斗主编.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7?28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nchuangyixuelw/14750.html


    上一篇:对急腹症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