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表论文价格小鼠突变基因分析(2)

发布时间:2015-01-15   |  所属分类:生物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5.蹒跚(Tottering,tg):tg/tg鼠2周龄即可见到神经症状,步态异常,常会跌倒,间歇性局部痉挛,后肢重复出现痉挛性外展和伸直达几少钟,到3周龄时,痉挛方式已固定。

  6.缺乏胼胝体(Absence of Corpus Callosum,ac):该鼠胼胝体缺失是偶然发现的,未见有任何临床症状。病鼠的解剖学病变可分为三型:第一型的胼胝体全部缺失,这是最明显的病变;第二型是胼胝体前部的缺失;第三型是胼胝体后部的缺失,

  7.筛状退化(Cribriform Degeneration,Cri):Cri/Cri纯合体鼠2.5~3周龄时,体小,衰弱,行动共济失调。贫血、电解质不平衡和神经系统的病变是Cri突变基因的多效性作用。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在脊髓白质中出现对称性的筛状病变。垂体前叶、睾丸和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体积减少,钾、氯、钠离子的分布异常。

  (四)耳

  1.耳聋(Deaf,Vdf):仅表现耳聋,是由Conti器、蜗螺旋神经节及血管纹变性结果。

  2.耳聋(Deafness,dn):耳蜗和球囊斑发生变性引致。

  3.抽筋(Jerker,je):是耳蜗的感觉细胞、球囊和椭园囊变性的结果。

  4.趾尖旋转(Pirouette,pi):Conti器、蜗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球囊斑及壶腹嵴变性,并有趾间旋转症状。

  5.摇摆-1(Shaker-1,sh-1):Conti器、蜗螺旋神经节、血管纹及耳蜗变性,球囊斑及前庭迷路变性,并有摇摆症。

  6.转圈(Rotating,rg):从40日龄起发生球囊斑变性,半规管的发育受到限制,不聋,但有转圈症状。

  (五)眼

  1.眼睑翻开(Gaping Lids,gp):出生时眼睑开放,角膜不透明,从妊娠的第15天起晶状体增大,并有裂唇。

  2.眼睑翻开(Open Eyelids,oe):出生时眼睑翻开,角膜混浊,有些发生小眼,晶状体和视网膜错位,角膜也可能发生错位。

  3.小眼畸形(Microphthalmia,mi):眼小,眼腔闭合,常有白内障,多数mi/mi死于断奶年龄左右,严重的有骨骼缺陷。

  4.白内障(Catarait,cat):晶状体呈乳白色,出生时混浊,患白内障。

  5.异位(Ectopic,ec):5周龄发生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囊破裂,核异位。

  6.水晶体破裂(Lens-Rupture,lr):白内障开始于3周龄左右,晶状体囊破裂,晶状体异位到玻璃体中。

  7.眼迟钝(Ocular Retardation,or):眼迟钝,纯合体在出生时眼小,中间动脉和静脉不发育,视神经和视交叉缺乏。

  8.视网膜变性(Retianl Degeneration,rd):视网膜变性,从10月龄开始光感受细胞即不发育,到20日龄时,杆细胞缺乏,神经节和两极细胞层完整。

  (六)皮肤

  1.无毛(Hairless,hr):为无毛鼠,与nu/nu差不多,但有区别。6个月龄后胸腺皮质萎缩,CVH降低,细胞免疫性降低,GMULV滴度增加,体液免疫反应性降低,接触性、敏感性都降低。

  2.无毛(Rhino,hrrh):是hr无毛的等位基因,表现型与无毛相似,但一般来说缺陷更严重。

  3.裸体(Nakek,N):杂合体胎毛生长几乎正常,但从10~14日龄起即开始脱落,并循环发生,从而引起周期性的秃斑和毛斑。纯合体出生时无触须。少数能存活到繁殖期。

  4.缺皮脂(Asebia,ad):ab/ab鼠的皮肤上有发育不良的毛并完全缺乏脂腺,毛囊数目减少(缺乏毛囊)。

  5.鱼鳞状皮肤(Ichthyosis,ic):6日龄鼠皮肤粗糙且呈乳头状,体侧、体背和尾部的皮肤出现破裂,2周龄时毛被稀薄,短且卷曲,3~4周龄时,皮肤变得干燥,硬实,且呈鳞状,然后破裂胶落,常见有真皮层的继发感染。

  (七)肌肉系统

  1.肌肉发良不全(Muscular Dysgenesis,mdg):mdg/mdg小鼠的骨骼上的成肌细胞不分化,出生时常发生死胎或出生后很短时间死亡。其体型短而宽,皮肤松驰而光滑,颌小和腭裂。

  2.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dy):发生于129J小鼠。病鼠(dy/dy)在出生时活的,但大约到3周龄开始表现进行性肌衰弱和广泛性的肌萎缩,无生殖力dy/dy雌鼠的卵巢移植到正常雌鼠体内是具有生殖力的。该鼠肌纤维较正常的大或小,结缔组织量增加,有些区域肌纤维被脂肪组织代替,肌原纤维渐进性丧失。

  (八)骨骼系统

  1.小眼畸形(Microphthalmia,mi)眼小,常有晶状体白内障和视网膜裂。门龄通常不冒出牙床,长骨缺乏正常的重建,使长骨变短,其近端呈圆锥形,在骺后下方不形成正常骨头的特征性形状。

  2.并趾畸形(Syndactylism,Sm)发生A/Fa近义系小鼠中,sm/sm小鼠的四只脚均受到影响,多数鼠第三和第四趾是融合在一起的,有些鼠的第一和第二趾也是这样,前足的趾联合是软组织的融合,而后足的趾是骨融合引起。

  3.皮肤增厚(Tight-skin,TSK)发现于B10·D2(58N)/Sn近交小鼠中。病鼠皮肤增厚,颈和肩部的皮肤更紧。TSK/+鼠的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生长过度,胸廓扩大,发生肺气肿。

  4.多并趾(Polysyndactyly,PS)ps/+小鼠表现为轴后多并趾以及并趾加姆趾轴前碎裂。在后足,拇趾(第一代或大的爪),厚而短,其它趾可变短或融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ngwuyixuelw/8911.html


上一篇:论文解析实验动物科学的研究范围与发展意义
下一篇:文章医学浅谈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