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必须先行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少数民族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指引下,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办学规模到办学形式,从办学内容到教学条件、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检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对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因此,为了使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问题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国家有必要采取法律措施,通过立法手段,来保障少数民族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尽快赶上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

一、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一)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是由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和落后的教育现状决定的。

少数民族教育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

1.历史、地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1)从历史条件看,传统的少数民族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呈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由于这种相对稳定的居住格局,决定了少数民族教育只能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居住集聚的山区、牧区、边疆和农村。少数民族教育的这种分布局面是造成自我封闭和少数民族教育体制死板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客观原因。

(2)少数民族多居住在高寒地区、山区、牧区、林区、或边境地区,人口少,造成了办学的特殊困难。分散居住和气候恶劣使不少地方只能实行寄宿制,这里小学生少,但所需经费却相当高,其费用相当于东部农业区的3至4倍,一些地区\"培养一名寄宿小学毕业生的费用相当于北京、上海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1](P92-93)。

(3)少数民族群众由于生活在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长期的封闭使他们思想僵化、意识陈旧,加之本民族文化信仰,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不重视现代教育,也就使部分人对受教育问题漠不关心,认为\"学不学文化没关系,学多学少一个样,上学上不出名堂,不如不上,早点挣钱好\"[2]。造成了许多民族和民族地区入学率低、流失率高、文盲率高,妇女生育率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的情况。

2.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困难,财政拮据对教育的影响

(1)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基础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目前,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到10%,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贫困人口却占全国贫困人口数的40%。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很小,地方财政拮据,农牧民生活贫困等情况,很难支撑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很难形成经济和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3](F33-35)。因此,严重困扰着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2)对于担负教育重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由于教育经费短缺,生存和工作环境条件大大不及内地,生活条件差,待遇差,教学和科研环境差,师资力量流失严重,这就给本来师资力量不足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以较大的冲击,造成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便失去了必要的基础。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教育环境差,教育经费短缺,教师流动性大,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等实际困难,这些都给少数民族教育补充新教师和在职教师培训等带来不利影响,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大。

(3)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引进人才难度更大,这也是制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教师)队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无法发展。不可否认,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都在积极引进人才,但收效甚微,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难。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人才这么难呢?难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综合收益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超过内地和沿海的人才收益不可想象。如果收益大幅度高于本地区水平,那么\"引进人才\"与\"本地区人才\"之间肯定会产生磨擦,即所谓\"引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难就难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的\"吃饭财政\"难以支撑引进人才的高额报酬。

(4)体制转换、少数民族地区无力适应。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产业尚不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相对不高。当前大中专学校并轨招生,学生自费读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就业门路严重缺乏等问题,造成部分农牧民群众一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教育面临急剧滑坡的危险。表现在:一是有的地方出现\"不愿读书\"情况。二是有的地方出现\"无钱读书\"情况。三是有的地方出现\"读不完书\"的情况,在校生流失严重。

3.宗教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

宗教影响教育的现象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这对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寺院多,僧尼多,因为宗教的影响,有的父母愿将子女送到寺院去当\"扎巴\"、\"觉母\",也不送孩子上学读书,尤其是男孩,以出家为僧为荣,个别寺庙建在当地学校和学校附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活动、秩序[4]。宗教传统习俗,消极文化积淀给少数民族教育带来了一些复杂性,宗教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875.html


上一篇:构建护理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下一篇:域外青少年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