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工程管理问题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在公路工程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公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些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 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公路工程的质量关乎着国家财产和人们生命安全。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公路养护模式尤其显得重要。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市场化目标迈进, 在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分析探讨公路养护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公路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在大规模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即将来临之际研究公路的养护管理,目的在于:(1)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地位;(2)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服务;(3)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4)推动养护市场化进程。从而使公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公路养护管理是我国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关系到公路的总体服务水平。 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 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 统一规划、 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 技术全面、 训练有素、机械配套、 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 "好路率" 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 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二、 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 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 《公路法》 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 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 经营权力。 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 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三、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公路作为基础交通设施之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 使得公路管理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使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现代化、 企业化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 地理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技术应用于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和管理公路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大量数据信息也就成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软件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 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 及时、 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 雷达技术、 R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 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 SMA 路面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 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 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 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 作业能力大、 速度快、 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 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 配套率。 随着我国高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早期建成的高级公路相继进入中修和大修期,有相当一
部分已建高级公路出现了早期破损问题。 如何经济、 快速、高效、高质量进行养护维修工作, 确保高级公路使用寿命期内的完好使用性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 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五、 总结
随着我国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质量事故不断出现。公路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要想高质量、 高水平、高效益地完成公路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找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公路的好坏,影响了整个国计民生。只有好的公路才能使交通更好的管理。这就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这一关键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上级政策、 技术规范、 决策思想、 施工工艺、 管理水平、 工作质量及设计、 施工、 监理、业主、 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与高等级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