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性化:成人教育的理念(3)
3.\"人性化\"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时代内容
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总是面向时代和未来的。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社会对劳动者素质和人自身对素质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人\"的发展和为人服务的理念将是成人教育人性化的时代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发表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就曾提出:归根到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1996年该组织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对全面发展的人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这样的人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共处的人\",从而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愈来愈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还需要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使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我国不少教育思想家呼吁,教育要回归人的教育,要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人的心灵,以培植人的德性,精神生活才是人类的真正家园,感官的享乐和物质的满足永远短暂易逝。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寻求生命的意义,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将成为现代人关注和探究的核心。成人教育专家高志敏于2005年前后提出了成人教育研究应当\"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的新理念[7]。未来的成人教育研究应该是聚焦\"人\"——关怀成人生活世界、心系成人精神家园的研究。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需求:城市化的推进带来的人员结构的变化,新兴行业劳动就业岗位的出现,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等,都必须通过教育得以完成。成人教育作为与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息息相关的一种教育活动,为人的需要和发展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契合了时展的需要。
三、走向人性化:成人教育的理想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的灵明所照亮了的、他所生活于其中、实践于其中的生活世界。\"[8]成人教育对人性化的关注和追求不仅使成人教育对人性的成全成为可能,而且也使成人教育领域中人性的发展成为必然。它使成人教育人性化强调从人性的需要和\"意义人\"的假设出发,克服片面发展状态、回归生命本源,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可持续性、个别性和理解性,最终走进与人性互融的理想境界。
1.人之为人:成人教育人性化的内涵
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即帮助成人成其为\"人\"。因为只有教育才能使人成为\"人\",教育必须全面承担\"成人\"的责任。而成人教育的主体是特定的人,这一\"特定的人\"是相对成熟的生命体,教育是他们的生命走向不断完善和超越的重要过程。传统的成人教育理念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关注的是部分成年人的就业、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问题,实际上满足的只是社会和成人的部分需要,对于成人的整体需要关注不够,特别是对整体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培养不足,造成成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实践能力的匮乏。因而,帮助成人不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只追求功利的异化状态中走出,学会与自然共存、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这个\"人\"不但拥有知识、会工作,还要有美好的情感、积极的价值观;不但拥有文凭学历,还有创造的灵性和向往\"善\"、趋\"美\"的追求。这都将是成人教育新的内涵和目标。当一种教育令人向往,让人乐于体验、享受,并荡漾于其中,从其过程和成果中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时,这样的教育就实现了\"人之为人\"的真正目的。
2.动态地生成:成人教育人性化的特色
中国文化礼俗中的\"成人\"观念主要是从人的体质、心智及其社会性的成熟着眼。《礼记·冠义》的\"成人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之礼行焉\"表明了这个意思[9]。而孔子对\"成人\"的理解超越了礼俗的\"成人\"理解,将\"成人\"指向了人性不断超越和完善的终身过程,并作为教育关怀的终极目标。孔子对\"成人\"的理解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名词,即人格完备之人;二是作为动词,指追求和成就完美人格的过程。正如在《论语·为政》中阐述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0]可见,孔子的\"成人\"理念指向的是全民的全程,即所有的人一生的发展追求。美国成人教育学家E·林德曼(E. Lindeman)在《成人教育的意义》一书中对成人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成人教育的文化治理任务在于提高成人的文化水平,使之更多地理解人类生命的意义;成人教育是一个生命展开、不断回归关照的循环过程[2](P5)。中西方教育家们对于\"成人\"的理解,认为它是无限的超越再超越,是人之为人的终身境界追求。正如保罗·朗格朗认为: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继续着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知识[2](P272)。成人教育以其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等特点,紧随于人们的身边,为人的各种教育需求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为实现人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功能。这种诠释既蕴含着又大大超越了过去成人教育目的观的静态理论框架,并将整个成人教育理论体系引领到一个更为开阔的意蕴境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renjiaoyulw/27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