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国军事人口研究的几个问题(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当代中国现役军事人口的质量问题

军事人口质量,又称军事人口素质,是反映军事人口质的规定性的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军在大力压缩兵员规模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军事人口的群体质量。一方面通过健全完善征兵机制,如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兵员征集文化标准等,较好地改善了增量兵员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贯彻江泽民主席\"两个武装\"的指示,广泛开展学习、普及军事高科技知识和科技练兵活动,强化和提高了全体官兵的科技素养,为提高存量兵员素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军事人口质量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军事人口质量建设仍面临若干现实矛盾:一是我国巨大的人口资源与高质量军事人口资源贫乏的矛盾。虽然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多达13亿,但据2000年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以及文盲人口仍占我国大陆总人口的76.42%。在整个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大环境下,可利用的高质量军事人口资源处于贫乏状态。特别是目前我国兵源的70%以上都分布在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村巨大的兵源供给能量与高素质兵源稀缺两者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二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高质量兵员的需求量大与我军所能吸引到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资源量小的矛盾。这些年,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军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军队开始注重直接从地方招收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学毕业生到部队任职。但我军现行的人才政策对于许多地方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对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许多军事单位高素质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较为严重。这种军队对高素质兵员的大量需求与吸收量小的矛盾,造成了现役军事人口质量建设的迟滞,并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三是质量兴军、科技强军对军事人口群体的高质量要求与我军官兵科学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矛盾。与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相联系,目前我军士兵队伍中多数人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有将近1/3的干部为中专以下学历。在70%左右的大专以上干部学历中,文科居多,理工科偏少,致使干部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中缺乏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从我军目前的人才构成和分布来看,宏观配置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小。我军目前的专业技术干部约占全军干部总数的50%左右,而外军这一比例普遍达到80%左右。二是高学历干部多集中于医学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作战部队高学历指挥干部数量太少。三是驻城市部队高素质人口密度高,而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则往往人才紧缺。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我国现役军事人口的素质,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一方面必须从科学制定国家军事人口质量建设发展规划、完善国家军事人口质量建设政策法规及优化征兵机制等入手,为改善我军增量兵员质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要切实把部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加大官兵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为全面提高我军存量兵员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和体制编制的改革创新,从提高系统集成效能着手,为改善我官兵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4.当代中国现役军事人口的应征和复员性社会迁移问题

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爱国拥军的热情和官兵素质的改善,客观上为军事人口应征和复员性的社会迁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相联系,在现役军事人口应征和复员性的社会迁移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突出表现,一是\"致富热,参军冷\"与\"参军热,习武冷\"相互交错的矛盾。目前,制约我军兵源质量提高的因素在城镇兵源和乡村兵源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农村适龄青年特别是富裕发达地区的许多农村适龄青年处于\"致富热,参军冷\"的心理状态。再加上高考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兵源丧失以往那种\"百里挑一,好中选好\"的优势,从而影响到作为我国现役军事人口来源主体的农村兵源的质量。其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在为部队选送兵员时扩大了城镇兵源的比例,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青年就业形式多样化,频繁调动工作单位的增多,外出经商打工的增多,兵源征集地\"有户口无兵员\"和企事业单位\"有兵员无户口\"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客观上给保证城镇兵员征集质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征兵把关不严,让那些文化、身体、年龄不符合入伍条件的青年入伍,既严重削弱部队兵源的质量,而且由于一些城镇兵员往往抱有\"曲线就业\"的入伍动机,从而导致\"参军热,习武冷\",不安心服役的倾向存在,给部队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城镇兵员征集相对容易与退役安置难度大的矛盾。目前,越是经济不发达、劳动就业岗位稀缺的地区,城镇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情越高。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人们希望通过当兵退役得到当地政府指令性安排就业的保障。然而,经济不发达和就业岗位稀缺的城镇,对退役军人实施就业安置的能力有限;而在当地城镇征兵越多,则意味着以后的退役安置压力越大。即使在那些经济发展程度尚可的城镇,由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党政机关精简压缩编制员额,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等原因,城镇待业人员和下岗工人随之增多,无疑也给军队官兵复退、转业安置工作增加了困难和压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1015.html


上一篇: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
下一篇:中美军事关系中的透明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