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国军事人口研究的几个问题(5)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深化当代中国军事人口问题研究,既要注意弘扬我们民族、国家和军队原有的传统与优势,还必须放眼世界,适应当今世界军事人口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科学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压缩规模、优化结构和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人口理论及其政策举措。例如,冷战结束后,针对国民厌战和不愿服兵役的现实,以及现代军事高技术对士兵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提高现役军事人口的专业化水平和增强军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西方国家军界越来越推崇当年戴高乐所倡导的\"军队职业化\"理论。一些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纷纷强调军队要走职业化道路,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军队职业化道路理论。从主张义务兵役制到倡导军队职业化,这是现代西方国家军事人口理论的一大变革,为当今中国军事人口理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又如,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纷纷以建构技术密集、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军队理论为牵引,在压缩现役军事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对军事人口群体的兵役种类结构、军兵种结构、职能岗位结构和官兵结构的调整力度,以期提升武装力量组织结构的兵员技术构成和系统集成功能。这些现代军事人口质量建设的前沿性理论及政策举措,为我们深化当代军事人口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注意把多学科交叉渗透研究军事人口问题同建构具有军事人口学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军事人口学作为人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首先应属于应用人口学的范畴。因此,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军事人口学研究具有理论渗透和规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应用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各种军事人口问题。由于军事人口学不是研究一般的社会人口问题,而是研究军事社会的特殊人口问题,需要借助于多种军事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阐释军事人口的现象、过程和规律。从发生学角度看,军事人口学又属于人口科学和军事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兴边缘学科。因此,军事人口理论研究必须处理好同军事社会学、军事人力经济学、军事人才学、军事管理学、兵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心理学以及军事医学等多种军事学科的关系,学会借鉴应用这些与军事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深入研究探索军事人口特有的机制和规律。没有多种军事学科原理和方法与军事人口学的交叉渗透,就无法科学阐释军事社会特殊的人口过程、机制与规律。军事人口学虽然是以在役军事人口为研究对象,但并不是孤立地研究军事人口,而是从军事人口与社会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研究探讨影响、制约军事人口规模、数量、结构和质量的社会机制;从军事社会特殊的矛盾运动与一般社会矛盾运动的普遍联系中,揭示优化军事人口过程和机制的内在规律性。例如,尽管军事社会对军事人口的素质要求高于一般社会人口,但军事人口的质量改善与提高不仅取决于军事社会组织对在役军人的教育和训练,而且取决于社会人口的整体素质,取决于社会人口所能提供的优质兵源规模或数量。又如,尽管退役安置事关军事人口群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包统分安置政策越来越难以施行。因此,一方面必须想方设法广开退役军人就业安置门路,另一方面,军队自身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提高官兵退役择业竞争能力的责任和义务。

军事人口理论研究除了借助和运用人口学和相关军事学科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应结合军事人口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分析方法。这些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军事人口调查统计方法、军事人口比较分析法、军事人口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军事人口规模、结构、质量与效能评价体系等。军事人口调查统计分析方法除了借助社会人口普查提供的相关数据外,还要借助兵役管理机构提供的兵役登记数据、部队军务和政治机关提供的军事、政治实力统计数据,以及专题性的军事人口调查提供的相关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等方法进行军事人口的定量分析。军事人口比较分析的实质是以同类要素的比较来衡量军事人口过程、机制或政策导向的利弊得失,以利于军事人口运作机制的兴利除弊和扬长避短。这种比较研究又可分为军事人口思想比较、体制比较以及规模、结构、质量和效能比较等。军事人口综合分析方法,指的是在考查军事人口现象和过程时,要全面考虑到影响与作用它的社会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并且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待军事人口现象、过程和问题。至于军事人口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能评价体系,是有待分别加以具体量化和明确规范的复杂方法和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1015.html


上一篇: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
下一篇:中美军事关系中的透明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