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到大城市和周围农村的双重影响。通过对其社会经济与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应该主动融入大城市,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条件,确定自身发展目标,进行空间布局安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并以句容市宝华镇、郭庄镇为例,探讨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都市圈 大城市 小城镇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二)以大城市发展为代表、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这类城市群打破了行政区划的束缚,在一个更大的城乡融合区域内实现社会经济的整合。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作为城乡之间承上启下的纽带,小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由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农村腹地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中,诸多的小城镇已成为都市圈城乡空间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1、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社会经济及空间发展过程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社会经济及空间发展表现为3个过程:融合---配套---发展,层层递进,逐步完善。

1.1融入大城市发展,促进城乡统筹

1.1.1、发展战略的融合

大城市的都市圈规划在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小城镇在发展战略上注重体现\"都市圈一体化\"意识,主动接受大城市辐射,依据大城市区域分工,合理确定符合自身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方针、政策及职能定位,从而加强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1.1.2、空间功能的融合

1.1.2.1、用地功能的衔接

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与大城市边缘的建设用地功能的衔接,突出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统筹安排、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1.1.2.2、绿色空间的延续

小城镇自然山体、水域和农田为大城市提供大气、水、生物流通的空间,也为市民近郊出游提供活动空间。但是由于直接与集聚的城市建成区相邻,小城镇也是最易遭受生态破坏的地区。应将小城镇的绿色空间纳入到整个区域的绿色空间建设中来,既有效补充和拓展了区域绿色空间,也充分利用和保护了小城镇绿色空间。

1.1.2.3、生态廊道的控制

对于区域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共同生态廊道,统一协调各城镇规划,控制廊道两侧的建设,保证廊道的畅通。

1.1.3、交通网络的融合

区域交通网络的融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大城市通过构筑区域性交通网络,发挥基础设施引导作用,创造集聚条件,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在线形、断面、建设水平等方面与之有机对接,促进人流、物流的顺利畅通,促进城乡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1.1.4、基础设施的融合

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一般不是很完善,制约了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区域层面上实现与周边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2服务大城市经济,转变农村生产方式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在产业发展上立足于服务大城市经济,增加非农业就业机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换。

一是农业自身的发展,如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与中心城区大企业结盟,为其生产配套产品或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源。二是发展民俗生态休闲旅游业,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这类旅游不仅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旅工农、科工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3借助大城市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都市圈具有吸纳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内聚力,能够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调整优化资源分配,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城市承担相应的经济功能,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从而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小城镇要善于利用大城市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社会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凭借大城市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强区域分工协作、优化资源分配。凭借大城市市场、信息的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促进资源分配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大城市在区域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拓展。一方面是大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部分产业需要外迁;另一方面是大城市职能的拓展,都市区内出现新增产业。无论是外迁产业还是新增产业都需要通过区域协调选择合适的发展空间。此时,小城镇就应抓住机遇、吸引承担适合其功能定位的产业转移,与大城市统筹协调发展。

2、南京周边宝华镇、郭庄镇规划

根据城镇的区位条件、自身资源条件及发展特点,让具有不同发展特点的小城镇承担不同的产业经济与城市功能,把小城镇的发展纳入大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之内,合理整合并科学构建大城市功能结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64.html


上一篇:单位内部小型房屋维修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菏泽市牡丹区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