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初探(2)
2.1、两镇比较
宝华镇郭庄镇
区位条件位于句容市西北部,其西、北、南分别与南京市仙林新市区、龙潭新城及江宁区相连位于句容市西南部,西距南京禄口机场12公里,南部与南京溧水县接壤,北部紧邻南京江宁区湖熟镇
交通条件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312国道、宁镇公路及沿江快速通道等高等级公路、铁路穿越镇域;仙林东路的建设更使宝华与南京融为一体宁杭高速公路、机场大道、宁溧公路、宁茅公路等区域性干道穿越镇域;宁杭城际铁路于镇域西部设站
现状产业农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工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依托森林公园,加快了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促进了宝华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并以旅游业带动了房地产业、商业水产禽类养殖业、种植业为一产主导产业;原有玩具、轻纺等二产面临升级换代的巨大挑战
资源优势镇域内有国家AAAA 级风景区——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及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名寺——隆昌寺——
发展机遇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仙林新市区在新一轮南京总规提升为仙林副城;句容市域空间的优化整合句容机场大道的建设完工;宁杭高速公路的郭庄道口建设;南京禄口新城空港经济发展;句容市域空间的优化整合
图3 句容市域五大板块 来源:笔者自绘
图1 宝华镇区位 来源:笔者自绘
图2 郭庄镇区位 来源:笔者自绘
2.2、宝华镇发展模式探讨
特殊区位条件及自然生态优势使宝华镇的发展模式有别于一般独立性较强的小城镇,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利用良好的自然优势增强主动性,强化与南京的城际联动发展。其规划发展的重点是寻求合理的功能定位。
2.2.1、与仙林副城的对接
图4 宝华镇与仙林新市区关系 来源:笔者自绘
根据《南京总体规划》(2007年),仙林副城是南京市三大副城之一,紧邻宝华镇的白象片区发展目标明确为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随着南京城市功能不断外溢及南京地铁二号线的建设,仙林新市区已初具规模,生活居住及配套功能不断加强。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南京仙林新市区的发展,房地产业在宝华镇迅速启动。未来发展中,宝华镇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的措施,促进休闲度假、生活居住氛围的形成,与仙林副城融为一体。
2.2.2、与龙潭新城的对接
根据《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2005年),龙潭新城确定为南京市沿江开发的重点地区,是以龙潭港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为支撑的港口工业新城。
图5 宝华镇规划 来源:笔者自绘
宝华镇的未来发展应将其宁镇山脉以北的区域纳入龙潭新城远景结构中统筹考虑,形成\"泛龙潭新城\"。\"泛龙潭新城\"在南北方向上的城市建设用地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功能内在联系,形成带状布局。依托长江龙潭段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紧临长江岸线布置港口功能带,结合宝华山宜人的自然山水环境在宝华山北麓的坡地上安排居住功能带,在港口功能带和居住功能带之间安排工业功能带。各功能带之间为城市东西向的主要联系道路及景观休闲空间,南北方向则形成\"长江---港口---工业---居住---宁镇山脉\"的纵向序列城市功能带。
2.2.3、与景观带的对接
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为宝华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但作为南京---镇江\"山水城林\"景观带中的一部分,宝华镇一方面要凸显自身特色,另一方面要融入区域旅游网络,完善旅游设施的布局与建设。
综上所述,宝华镇应将房地产业、旅游业作为发展重点,发挥旅游业的延伸带动作用,积极主动地发展以旅游业为基础的商务会议、休闲产业。同时,结合白象片区产业园的建设,合理发展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2.3、郭庄镇发展模式探讨
作为大城市周边的高速道口地区,又是宁杭联系轴上的节点地区,郭庄镇发展以二三产为主,重点在于产业门类的选择。
2.3.1、大区域定位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选择与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城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
宁湖(湖州)杭发展带与郭庄镇的总体特点是契合的,即良好的生态基础、略微薄弱的制造业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其产业定位对郭庄镇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3.2、小范围定位
国际空港地区发展一般有四个圈层:机场---机场+基本配套设施---机场+服务区---机场+经济发展区。第一圈层为单纯的航空运输、物流、人流;第二圈层在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主要发展为空港运营、航空公司职员和旅客提供相关商业和生活服务的功能;第三圈层在空港相邻地区,即机场周边5—15公里范围,以高科技产业、现代物流业、高附加值制造业、现代商务等为主的功能;第四圈层空港对其15公里以外地区产生影响但相关产业的吸引力较弱,并随着距离增大逐渐收敛消失。在空港影响区内得到较快发展的产业有物流、商贸、航空维修、电子、精密制造、机场商务、科研、休闲旅游、高档住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