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实施国防教育活动载体探索(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

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厉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只有24.2%的农村孩子和15%的城市孩子渴望长大后成为军人;与此同时,在青少年中文体明星的崇拜者大幅上升。青少年心中好动尚武的天性被抑制,刚健勇武之气渐弱,斯文柔弱之气增加[4]。大部分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并不爱好体育,缺乏拼搏精神。

1.抓好军事训练,磨练大学生的坚强意志

开展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增强爱军尚武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并为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抓好学生军训应注意几点:①重视军训,精心组织,落实实施。不局限地认为军训就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不为(完成)\"军训\"(任务)而军训。②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学生军训的内容和军训时间上的要求,不因可能出现的经费、教学冲突等原因缩短军训时间,简化军训内容,降低军训质量。③严格管理,强化教育,对个别\"骄、娇\"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在执行预定的军训内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④军训形式、教学手段多元化,多开展与军事技能训练相关的军事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当今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进行一些模拟\"战争\"(如简易的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心理战等),使大学生在\"实战\"条件下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意识。⑤开展一些军事技能比赛,营造和培养一种敢于奋永争先、赶超先进的氛围。如分列式检阅、队列训练比赛、叠被子比赛、体能竞赛、军歌合唱比赛等,都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抓好征兵宣传,鼓励大学生们投身国防建设

为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履行服兵役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兵员征集质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征兵优惠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高校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增添新鲜血液。这些政策在广大高校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报国热情,报名征兵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作为高校,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征兵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加强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们将国防意识实践于军营,勇敢投身国防建设,献身国防事业。

有效开展的形式有:①举办大学生预征(征兵)工作政策解读暨政策咨询宣传\"会,现场答疑解惑;②可每年举办\"现役高校毕业生士兵典型专场报告会\",让学生感受军营的魅力,个人的成长,榜样的力量;③要求每班召开一次以\"国防士兵\"为主题的党团活动,学习国防知识,探讨国防建设的意义和内涵;④每个院系开展一次征兵政策的宣讲活动,使每一名大学生都了解到服兵役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和征兵时间安排等内容的宣传活动;⑤加强与各级主流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利用学校电台、网络、QQ群、校内的宣传板报、校报校刊、电子屏等途径,开展广覆盖、多角度、高密谋的宣传动员,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军营一日\"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军事院校、国防设施和部队军事演练,甚至可以选取训练优秀的、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到部队实战演练中去,使他们切身体验部队生活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与伟大,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实践证明,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大学生们国防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励,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坚持不懈地加强国防教育,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刻苦拼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

[2] 孙红军.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3] 王传中, 黄建军.国防精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4]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2001年7月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gdjjlw/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720.html


上一篇:对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改革手段与方法